1. ECL发光灵敏度越高越好吗?
不是。大多数实验的蛋白浓度在pg-ng级别,选用合适的发光液就可以。
2.ECL发光液为什么需要避光保存?
因为ECL发光液里的鲁米那等发光成分很容易因为光而失活,所以需要避光保存。
3. 目的蛋白信号弱或无。
在Western blot发光检测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就是目的蛋白信号弱或无。首先考虑是否转膜不充分/过转,如果是,则要优化转膜条件;其次,在转膜合适的前提下考虑是否抗体-抗原敏感性过低,也可能是底物HRP或底物活性降低,可以通过加大上样量/提高抗体浓度/使用敏感底物/延长压片时间解决。曝光时间短也会使蛋白信号降低,因此,要延长胶片的曝光时间。
4. 背景较高。
背景深是在Western blot发光检测中最常见的问题,造成背景深的原因很多。第一,封闭的问题,封闭条件一般为5%牛奶或BAS室温封闭2-4h,但最好4度过夜;实际上牛奶对于多数抗体来说效果不错,但二抗与牛奶可能有交叉反应,因此洗涤很重要。另外BSA蛋白单一,可降低因牛奶其他成分引起的背景。第二,TBST洗脱不彻底也会导致背景深,适当增加洗脱时间、次数、用量可以减轻背景颜色。第三,条带背景深也与曝光时间有关,曝光时间超过半小时出现背景是很正常的,所以可以的话建议曝光1-10min。英格恩公司生产的Westernblot 发光试剂EnlightTM含独特的发光增强剂和精准的发光底物,比普通发光试剂灵敏度更高、更稳定,而且发光时间长,背景更低。第四,抗原-抗体浓度/HRP过高时,直接或间接结合在膜上,洗脱不掉等原因,考虑降低抗体浓度或蛋白上样量。
5. 非特异条带
非特异性条带与抗体交叉反应有关。单抗比多抗特异性好,纯度高,另外适当稀释一抗/二抗浓度,也是有必要的。如果样本在处理过程中发生降解,则样本处理时加入蛋白抑制剂在冰上操作。
6.显影后膜上条带处变为黄色或为白色。
可能是HRP过高导致的敏感性或背景太高,应降低抗体浓度。
7. 条带内有无显影的白点。
与转膜和显影的操作有关。转膜前尽量将膜平衡,并注意胶和膜之间避免气泡。
8. 散在小圆斑
是牛奶封闭液中的杂质颗粒导致的,解决此类问题可提前配置好封闭液于4度保存,使用时勿混匀,仅用上层。